彝乡扎深根 党徽映初心 | 脚沾泥土心系民情——记瑞联村驻村队员张星怡的为民服务之路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在瑞联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里,总有一个身影步履匆匆、穿梭不停——她就是驻村队员张星怡。自2024年7月驻村以来,张星怡始终将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摆在首位,把村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记在实处,以脚步丈量每一寸民情,用真心化解每一件民忧,在看似平凡的驻村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动人故事。
01
▏脚步丈量民情,织密防返贫“监测网”
精准识别是防返贫工作的第一道关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是张星怡始终坚守的工作准则。为摸清村里底数,她走遍瑞联村的角角落落:山坡上分散居住的独居老人家中,她坐在院子唠家常、问需求;情况复杂的重点监测户院里,她蹲在田间看收成、算收支,田间地头、灶台院边成了她倾听民声的“连心站”。
2024年8月至9月,在越西县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集中大排查中,张星怡牵头完成瑞联村四组所有农户的首轮全覆盖走访,对34户脱贫户、14 户监测户的家庭人口结构、年度收入明细进行逐项核实,详细记录每户实际困难与迫切需求,为后续帮扶措施“精准滴灌”打下坚实基础。
“走访不是‘一锤子买卖’,动态监测才能守住脱贫红线。” 这是张星怡常挂在嘴边的话。为实现监测常态化,她与驻村工作队制定《未消除风险对象月度台账》,坚持每月定期回访,查看家庭人口变化、成员健康状况、生产经营进展,及时掌握突发困难;对外出务工家庭,她逐户拨通电话,核实务工地点、收入情况,同时把医保缴纳、义务教育保障等政策送到电话那头,确保政策红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5年3月,在农村劳动力排查工作中,她一人承担起瑞联村1400余名劳动力的信息核实任务,从身份证信息核对到务工地点确认,每一项任务都细致入微,用严谨态度筑牢防返贫安全堤。
02
▏真心服务群众,架起干群“连心桥”
张在驻村工作中,张星怡不仅做到身入乡村,更坚持心至百姓。她随身带着笔记本,扉页写着“村民事无小事”,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家各户的情况:李家老人的降压药快吃完了、王家孩子上学需要复印学籍材料、张家的农作物需要技术指导……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在她眼里都是关乎村民生活的大事。
在村委办公室,她成了村民的免费文员,帮村民打印补贴申请、复印证件材料,让村民不用再跑到几公里外的镇上办事。面对村两委的工作,她主动搭手、全力辅助,无论是整理台账还是协调事务,都做得有条不紊。“找星怡,我们放心!”这是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对她最朴实的认可,也是她用真心换来的信任。
03
▏发挥专业优势,点亮乡村“文博梦”
张星怡在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同时,也没有让自己的文博专业闲置,她利用寒、暑假期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开设“文博趣味讲堂”,借助精心制作的图片与视频,那些神秘莫测的青铜神树、造型奇特的纵目面具、庄严肃穆的立人像,从三千年前的迷雾中逐渐清晰起来,她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画面,打破考古文博与乡村孩子之间的壁垒,让原本尘封在科研象牙塔里的知识,变成孩子们眼中“有趣的远方”。
每一堂课上,孩子们好奇的眼神、兴奋的提问,都让张星怡更加坚定:“要让文博的种子在乡村发芽,给孩子们的童年多添一抹文化的亮色。”如今,村里越来越多的孩子知道“考古不是挖宝,是守护历史”,文博讲堂也成了瑞联村留守儿童假期里最期待的课堂。
扎根瑞联村的日子里,张星怡用脚步织密防返贫监测网,守住了脱贫攻坚的成果;用真心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用专业点亮乡村文博之光,为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新窗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她的脚步依然坚定,身影依旧忙碌,她以一名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图文来源:院党群办公室
核稿:赵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