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机构沿革
------ 建国初期四川省行政区划变动情况 ------
• 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建制,四川省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区。
• 1952年9月,撤销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
• 1954 年9月,重庆市划归四川省。
• 1955 年7月,撤销西康省划归四川省。
• 1950年12月15日,为有效保存和整理历史文物,根据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的指示,川西人民行政公署(以下简称“川西行署”)核准成立川西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谢无量,李劼人、蒙文通、向楚、芶敬宇、徐中舒、闻宥、冯汉骥、陈翔鹤为委员。该会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在川西行署文教厅领导下开展文物保护、调查、研究、征集等工作。
• 1951年2月5日,《地方文物管理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发布,明确提出:“为了更好的保护、管理各地方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革命遗迹,并为征集用在各地的珍贵文物、图书、革命遗物的便利,各省、市得设立‘文物管理委员会’”。
• 1951年7月,川西行署撤销川西文物保管委员会,成立川西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秀熟(时任川西行署文教厅厅长),副主任委员邱翥双、谢无量、王缵绪,委员毛定原、向楚、吉喆、余述生、李维嘉、李劼人、芶敬宇、徐中舒、陈翔鹤、张怡孙、杨啸谷、蒙文通、闻在宥、韩文畦。
------ 初创【1953~1957】 ------
• 1953年5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根据中央文化部、西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指示,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文管会”)正式成立,核定编制30人。四川省教育厅厅长张秀熟兼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彭长登、徐中舒、蒙文通、冯汉骥。办公地址:成都市纯化街75号。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初创时成员名单:郑建勋(秘书),陶鸣宽,李复华,支沅洪,傅汉良,李励,潘中玲,洪剑民,江学礼,曹丹,王迪若,刘贞廉,田宜超,林坤雪,江甸潮,匡远滢,陈历清,吴觉非,曹祚沅,谢柯安,凌尚志,庞有林,陈建中,袁明森。省文管会成立之初即赴各县市进行文物古迹调查,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首次大规模、有计划、专业化的文物调查。
• 1954年9月,原西南军政委员会成渝铁路沿线考古调查组组长张圣奘调任省文管会,负责省文管会具体工作。省文管会分为田野组和调查组,在继续进行文物普遍调查的同时,开展重点保护工作,宣传国家文物保护政策,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进行文物清理及展览策划,并帮助、指导刚刚成立的各县市文物保管所培训工作人员、编订文物清册。
• 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1955年,西南博物院移交重庆市文化局,并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冯汉骥重新担任四川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省博”)馆长兼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西南博物院一部分史学、文博领域的精英和骨干(王家祐、沈仲常、杨有润、于豪亮等)调入省博及省文管会,四川文博系统专业力量得到极大充实。
• 1956年,省文管会以成立以来历次文物调查成果为基础,完成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四川境)工作。同年底,省文管会田野组交由省博领导,并更名为“文物工作队”,负责考古工作。省文管会调查组继续进行地面文物的调查保护工作。
------ 合署【1958~1980】 ------
• 1958年,为精简机构、紧缩开支,省文管会与省博合署办公。对外两个牌子、两个印鉴,对内一套人马进行工作。
• 1968年7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省博成立革命委员会和颁发印章时,未明确省文管会是否需要保留,致使省文管会的牌子与印鉴未再行使用。
• 1974年7月,在省博内部设立省文管会办公室,省文管会印章重新启用,省文管会职能得到部分恢复。
• 1977年,徐中舒任省博馆长。
------ 恢复【1981~1990】 ------
• 1981年3月10日,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省文管会正式恢复,主任委员:张秀熟,副主任委员:吴汉家、徐仲舒,委员:马识途、尤超、邓少琴、邓学安、冯天爵、冯兴玉、冯秉昭、孙自强、叶兆麒、龙经纬、李彪、李树根、朱秉璋、许琦之、张文沛、张光伦、张惠明、陈正交、苏成纪、何惠林、屈义骅、罗永光、金铠、周永彤、赵欲樵、贺惠君、段可情、高文、高扑实、徐南洲、聂秀香、郭景璞、黄惠周、彭长登、焦成斌、谢雁翔。省文管会(办公室)成为省文化厅直属事业单位,与省博分开办公,单独建制。主要负责全省文物的调查、发掘、保护、研究和宣传等工作。朱秉璋任省文管会(办公室)负责人。省文管会(办公室)下属的业务机构有田野考古工作队,以配合基本建设进行考古发掘为主,同时每年进行一两项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地面文物工作队,对地面文物(包括革命遗址和遗迹)进行调查、研究、保护和宣传,推进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工作队,以石刻和石窟寺为重点,同时兼顾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及出土文物的修复和保养;《四川文物》编辑部,除主办该刊外,还组织力量编辑出版文物考古方面的丛刊和普及读物。
• 1983年11月,四川省文化厅核定省文管会(办公室)编制77人,省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朱秉璋(主持工作)、赵殿增。
• 1984年12月,经四川省编制委员会批准,省文管会(办公室)增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省考古所”)牌子,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85年,单位筹建的新办公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办公地址:人民南路四段5号。1986年,四川省编制委员会核定省考古所事业编制90人。省考古所下设田野考古工作队、地面文物工作队、文物保护技术工作队、《四川文物》编辑部、秘书科等部门。
• 1986年3月,赵殿增任省文管会(办公室)主任、省考古所副所长,郭长荣任省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支部副书记,肖宗弟任省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
• 1987年12月,肖宗弟任省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省考古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殿增、胡昌钰任省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省考古所副所长,黄小平任省文管会(办公室)、省考古所党支部副书记。
• 1988年7月,肖宗弟任省文管会(办公室)主任。
------ 发展【1991 ~ 】 ------
• 1991年1月,胡昌钰任省文管会(办公室)主任、省考古所所长。
• 1994年5月,黄小平任省文管会(办公室)党支部书记。
• 1994年9月,马家郁任省考古所所长,丁祖春任省考古所党支部副书记。
• 1995年3月,郭长荣任省考古所党支部书记。
• 1996年8月,袁金泉任省考古所副所长。
• 1998年3月,张肖马任省考古所党支部副书记,1998年8月李昭和任省考古所副所长。
• 2000年5月,省考古所党总支成立,省考古所所长马家郁兼任省考古所党总支书记,张肖马任省考古所党总支副书记。
• 2002年7月,高大伦任省文管会(办公室)主任、省考古所所长。同年11月,陈显丹任省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省考古所副所长。
• 2004年10月,经四川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设考古研究所、古建石窟设计研究所、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四川文物》编辑部、基建考古勘探办公室、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保卫科、图书信息中心等。
• 2004年10月,高大伦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李昭和、陈显丹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肖马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
• 2005年6月,闫西莉任省考古院党总支书记。
• 201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兼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总支书记。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现任领导班子任命时间及职务:2019年8月,唐飞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2020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兼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总支书记。2020年12月,陈卫东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2008年1月,周科华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2017年4月,姚军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2020年6月,刘禄山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
2019年、2021年,经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增挂“三星堆研究院”、“四川石窟寺保护研究院”两块牌子。2022年7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核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事业编制185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现为四川省文物局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考古研究所、旧石器研究所、三星堆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文物保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石窟寺保护研究所、革命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四川文物》编辑部、数字和信息中心、科研管理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党群办公室、业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财务科、人事科等部门。另外还设有三星堆遗址工作站、江口工作站、皮洛遗址工作站、城坝遗址工作站、严道古城遗址工作站、西昌工作站、会理工作站、广元工作站等派出机构。宗旨和业务范围:负责全省地下文物的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地面文物的调查、维修保护、研究,负责三星堆遗址调查、勘探、发掘、修复和学术研究、出土文物修复、保护技术研究,负责石窟寺考古、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承担国家和全省的文物科研项目,开展文物鉴定、文物保护科研咨询。(宋艺、王方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