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内现存的石雕佳构颇为丰富,包括建筑须弥座基座、勾栏、柱础石、踏道、桥栏、报鼓石、佛像基座、石香炉、狻猊、龟趺、经幢等。雕刻技法上有圆雕、高浮雕、减地浅浮雕、镂空、阴线刻等。
须弥座是建筑基座中等级较高的,山门的八字墙、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藏、大悲殿、万佛阁等建筑的基座均采用须弥座。其雕刻常见于束腰,雕刻题材有玉带、麒麟、海马、水波纹、卷云、牡丹、月季、菊花、狮子、绣球、彩带等。
报恩寺内的踏道有垂带踏道和礓蹉两种类型。垂带踏道的象眼位置常采用浮雕技法,雕刻菊花、葵花、金钱、方胜、牡丹、铺首、群狮戏绣球等图案。
报恩寺内的勾栏形制是以宋《营造法式》中的石作制度为蓝本的。天王殿的勾栏由望柱、云拱瘿项、寻杖、华版、地袱等组成。华版上采用浮雕技法,雕刻祥云、花草等图案。
报恩寺建筑的柱础石鼓磴多为素面。大雄宝殿金柱柱础石鼓磴饰浅浮雕花草纹,或为连续卷草纹,或为折线半花纹。
报恩寺殿内佛像基座多为须弥座。其雕刻不仅见于束腰,还见于上下枋、上下枭和圭角,采用减地浮雕的技法雕刻朱雀、玄武、水纹、莲花、 “吉祥八宝” 等图案,圭角刻卷云纹。大悲殿内佛像基座的束腰转角处高浮雕首尾互对的金甲鱼,大雄宝殿内佛像基座的束腰转角处高浮雕力士神像。
在报恩寺的大雄宝殿、华严藏、万佛阁内各有一石香炉,造型均衡对称、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大雄宝殿内石香炉,整体呈圆柱形,共分五层,通高1.19米。一层采用浅浮雕技法雕刻有四束鲜花,二层采用镂空雕技法雕刻卷云纹,三层、四层采用高浮雕技法分别雕刻 “二龙抢宝图”、“四狮戏绣球图”,五层采用浅浮雕技法雕刻三层莲花花瓣。
华严藏殿内石香炉,整体呈方柱形,由炉斗、炉身、须弥底座三层组成,通高1.46米。须弥底座束腰的浮雕 “唐三藏西天取经” 的历史故事,包括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巧过火焰山”“取经归来”“群山白云”四面。炉斗高0.34米,上宽下窄成斗形,其上浮雕双凤朝阳图案。香炉其余面采用浮雕、镂空雕等技法雕刻有龙、卷云、卷草花卉等图案。
万佛阁内的石香炉是报恩寺各殿中结构最为复杂、雕刻技艺最为精湛、炉身最高、层数最多的一座石香炉。它整体呈圆柱形,其底为六曲形、中为六边形、上为圆形,共分八层,通高1.96米。采用了浮雕、镂空雕、圆雕等多种技法,炉身上雕刻有奇花异草、人物、动物、山水祥云、天宫楼阁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