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现存壁画主要分布在大雄宝殿和万佛阁的墙壁上。寺内约450平方米的壁画全部绘制于明代,属明代早中期典型的宫廷工笔重彩 “道释画”,场景宏大而不失精细,是我国现存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从技法、风格上考察,各殿壁画为同一批工匠绘制。与现存的同时期的蓬溪宝梵寺、新津观音寺、剑阁觉苑寺壁画一样,报恩寺壁画采用通景画面构图。
自唐宋以来,平武一地便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素有 “地处边陲,界在氐羌” 之称,向来是羌、氐、藏、回、汉等多个民族共生共荣的聚居之地。各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各自的信仰体系与灿烂文化,多元文化在此相互碰撞、交融。彼时统辖该地的土官王氏家族,深谙地方治理之道,出于稳固统治、促进民族团结等政治方面的综合考量,引导了报恩寺的壁画创作。于是,报恩寺壁画在题材择取上呈现出多种宗教相互糅合的独特魅力,是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映照。
大雄宝殿内壁画
大雄宝殿三面墙壁上共绘制有约110平方米的壁画。壁画的主要内容为佛祖弟子 “十二圆觉像”,这十二位弟子分别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在这十二位菩萨像的周围,祥云缭绕,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更有其眷属小菩萨相伴左右,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生动性。这些菩萨像身姿端庄,像高约 2.5 米,皆为坐像,尽显庄重肃穆。殿内壁画同殿内“三身佛”及“三大士”彩塑相互呼应,共同组成了《圆觉经》中佛为说大乘圆觉清净境界修行法的宏大场面。
万佛阁内壁画
万佛阁上下两层的三面墙壁上共绘制有约330平方米的壁画。壁画的主要内容为 “礼佛图”:画面上有身材高大、神情肃穆的帝王君主;有手捧贡品、端庄美丽的天神玉女;有体型彪悍、面目威严的天王力士;还有双手合十、神情谦恭的寺庙僧侣。整个壁面上绘制各类人像100多身,这些人物形象高大,有的高约3米,周围衬以流云仙气,他们与阁内供奉的佛祖及其弟子像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庄严的 “护法图”。
报恩寺壁画地仗层的制作步骤和泥作制度“画壁”条款规定相似。待泥层干燥后,上刷白土粉一道。工匠们的绘画过程分起稿、勾线、着色三个步骤,即古代工匠们所说的“一朽、二落、三成”,并采用中国传统的“沥粉贴金”工艺技法,使壁画产生了金碧辉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