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报(第20期)| 我院高寒主持的《川西北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研究》项目获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9月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我院高寒主持的《川西北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研究》项目获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川西北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麓北部,包括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是我国南北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通道。该区域已陆续发现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但由于诸多原因,不同研究者对区域内重点遗址的年代分期、文化属性的认识存在争议,至今尚未形成对该区域文化谱系的系统研究。2023年以来,我院考古团队在马尔康孔龙村遗址、丹巴罕额依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为系统研究川西北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提供了更加可靠、丰富的资料支撑。本项目将在系统整理研究既往已发表资料和近年新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学术认识,以期建立该区域可靠的文化谱系,并且试图进一步探讨川西北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源流,阐明黄河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南北向的人群迁徙和文化互动的过程及其动因。
川西北高原作为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是探索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与定居的“前沿阵地”,为“人类何时、如何、为何征服青藏高原”这一世界性考古学与人类学课题提供了证据。同时,川西北高原恰好处于中原农耕文化、北方草原文化、长江中上游文化与青藏高原文化的交汇地带,是古代文明交流互动与民族迁徙的“十字路口”,也是研究古代不同族群之间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与认同过程的绝佳样本。未来,我院将把川西北高原的考古研究列为长期重点科研方向,在多学科视角下,持续深入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聚焦古代人群适应高寒环境的策略、跨区域文化交流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等重点课题,力求厘清该地区在古代文明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为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提供重要考古实证。
内容来源:院科研管理办公室
核稿:刘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