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遇道20年,文化线路在中国

活动背景
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形成《文化线路宪章》草案;该宪章于2008年加拿大魁北克第十六届大会上正式通过。在官方与学界的共同推动下,文化线路作为新兴遗产类型在我国获得广泛认可与推广,其影响力随丝绸之路、大运河申遗进程不断深化,深刻推动了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
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成立西部考古探险中心,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多家权威文博机构,陆续对四川境内的南方丝绸之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五尺道(石门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10余条重要文化线路开展系统性考古调查。2016年,依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业支撑,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设立文化线路(西南片区)遗产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并于2020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20年来,该专委会始终聚焦中国境内文化线路的保护、研究与阐释工作,持续贡献专业力量。
从世界遗产跨国联合申报到文物保护单位系统化管理,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到文物主题游径精心策划,20年间,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实践不断深化内涵、拓展边界。作为一种重要方法,文化线路已成为遗产保护领域本土化探索与国际化发展互动衔接的关键纽带。
为分享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究的代表性实践案例,深入探讨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利用的前沿问题与实务路径,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特举办本次主题边会,诚邀社会各界同仁与路偕行、共话发展。
会议内容
文化线路保护理论及重要案例实践
会议时间
时间:2025年11月28日 下午 14:00~17:00
地点:四川省都江堰市 成都融创国际会议中心
主办单位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究专委会
承办单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图文来源: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拟稿:黄健
核稿: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