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殿增研究馆员
男,1943年生,回族,河北省大厂县人,中共党员,文博研究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1962—1967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65年曾到安阳考古实习,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商代墓葬。
1968年7月分配到四川,先在7848部队劳动锻炼,1970—1972年在四川凉山州会东县委宣传部任干事。1973年2月调入四川省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1982年调整到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后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院),历任四川省博物馆古代史部副主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副所长,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汉画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2004年初退休。
在四川从事考古发掘研究和业务组织工作四十多年,主持安宁河流域考古调查以及西昌礼州遗址、茂汶石棺葬、严道古城遗址等二十多个考古发掘项目,参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城址的发掘研究组织工作。
学术主攻方向为四川考古学文化序列与专题研究,特别是以三星堆文化为中心的古蜀文化研究,撰写发表《三星堆考古发现与巴蜀古史研究》《巴蜀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的新进展》《四川考古的世纪回顾与展望》《四川西昌礼州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茂汶石棺葬发掘报告》《“天门”考—兼论四川汉画像砖(石)的组合与主题》等百余篇考古报告和论文,其中《三星堆考古发现与巴蜀古史研究》获四川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在三星堆文化的性质与内涵、巴蜀文化的分期与序列、古蜀文明的进程与特征等问题 上有所创见。近年根据三星堆的考古新发现,又将原来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提炼,发表《三星堆神权古国研究》《从古城址特征谈宝墩文化的来源》《我对三星堆文化特征成因的认识》《三星堆祭祀活动的基本架构:神坛、神庙、祭祀坑》等文章,提出了一组比较系统的新观点。先后参加编辑《中国青铜器全集》(任编委和巴蜀卷主编)、“早期中国文明”丛书(任编委和分卷主编)等书,其中《中国青铜器全集》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布的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个人主要著作有《三星堆考古研究》(论文集)、“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合著)、“早期中国文明”丛书《三星堆文化与巴蜀文明》(专著)等。
曾先后赴我国台湾和塞尔维亚、北马其顿、瑞士、德国、日本、美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